
提到“智能建造”,有網友表示:“這東西很遙遠,至少20年以后?!边€有人持不同看法:“不,50年內不可能?!睆木W友的發言不難看出,大家對“智能建造”這一概念的前景還持懷疑態度。
其實智能建造涵蓋的范圍很廣,智能建筑、智能交通、智慧工地、智慧城市等項目都包含其中,也確實處于方興未艾的階段。 至于智能建造是否能成為建筑行業的未來?就像很多評論中提到的一樣,路還很長,需要不斷地探索和迭代。今天,我們就從其中的一項,“智慧工地”來展開討論,希望以小見大,見微知著。 “智慧工地”是一種嶄新的工程現場一體化管理模式,是互聯網+與傳統建筑行業的深度融合。概念也許太過抽象,其實智慧工地正在細微處改變著建筑行業,也在改變我們看到的世界。 還記得疫情期間武漢方艙醫院的建設過程全程直播么?許多攝像頭被架設在火神山和雷神山工地上方,當時超過一億的網友,通過攝像頭的眼睛“云監工”?!霸票O工”其實就有那么點智慧工地的意思了。
還有施工人員人臉識別智能門禁系統,入場人員通過實名制驗證通道時,LED大屏會顯示相關信息,以及施工現場人數變化和工種情況,系統核實后,相關人員才能進入,否則自動攔截。
對于治理大氣環境污染的重要來源之一 —— 建筑施工揚塵,天津某工程的解決方案是,安裝實時監測、自動噴淋裝置。項目入口處設有一套帶LED顯示屏的小型裝置,屏幕上滾動顯示施工現場的固體顆粒物指標,實時監測揚塵。一旦超標,系統自動噴淋降塵。類似的系統和裝置還有很多,例如塔吊的可視化管理、智能終端遠程會診,以及各種智能建造機器人,都在實際中得到了運用。
“智慧工地”項目,不僅在一定程度上,解決了“用工荒”的問題,還增加了一批新的就業機會,應運而生的智能建造師就是以土木工程專業為基礎,融合計算機應用技術、工程管理、機械自動化等發展而成的工程建造+數字化、智能化、信息化的新型高度融合型人才。
可以說 未來的建筑行業 還有很多機遇和挑戰 等待著新時代的建筑人們去探索 去爭鋒