
“不知何時起,工地上的工人越來越少了······
在近幾十年隨著中國基建的高速發展,一座座高樓大廈拔地而起,城市的版圖不斷擴大,帶動了很多人投入到建筑行業中。
但近幾年,建筑行業的工人卻越來越少。究竟是什么原因導致現在的局面?未來建筑行業的變革和發展方向在何方?我們一起針對行業現狀進行探討。
01. 社會進入老齡化 勞動力供給不足 一個國家或地區65歲及以上老年人口比重超過7%就被稱為老齡化社會。而據相關預測,“十四五”時期我國60歲及以上老年人口占總人口的比重將超過20%。 社會進入老齡化階段,老一代農民工年事已高,當然無法再去打工了。他們退出了打工的歷史舞臺,而他們的子女又無法接替上去,出現一定程度上的斷檔現象在所難免。 02. 前浪還在努力翻騰 一轉身沒后浪了 “年輕人壓根不想干這個環境惡劣的苦力行業?!耙晃粊碜怨さ氐睦蠋煾嫡f。 一方面后繼乏人,一方面就業難,現實社會總是處在矛盾之中。大學擴招已經達到了極限,絕大多數持有大學文憑的非專業人員根本不可能去建筑工地就業,年輕人不再愿意像父輩那樣,頂著“民工”的標簽進工地干重活,而是選擇自由度較高的新興行業,“寧送快遞不進工地”是現在眾多年輕人的普遍心態。 即使本專業畢業生,也是沖著相對輕松的技術崗位而去就業。這種狀況加劇了建筑工地招工難現象。 03. 建造智能化步伐加快 機器取代人工 作為我國所有行業中數字化和智能化水平較低的行業,建筑行業目前轉型升級的步伐正在加快。 測繪機器人、混凝土地面處理機器人、內墻裝飾機器人······工業機器人在建筑行業的應用越來越廣泛。機器人代替原本危險繁重的工作,在一定程度上緩解了勞動力不足的現狀。更加專業的建筑機器人也正逐步從研發走向落地,在房屋、高塔、橋梁、地鐵建造中發揮積極作用,并向全產業鏈延伸。
所以,
未來建筑行業的工人是否會越來越少?
甚至建筑機器人取代人工?
這個問題現在還很難給出一個確切的答案,但可以預見的是,
一旦人工智能得到進一步普及,
建筑行業將迎來一個嶄新的面貌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