內容來自:建筑榜(ID:jianzhubang)
近日,住建部注冊中心的工作人員發表了一篇論文《勘察設計注冊工程師職業資格考試探討》里面披露了截止到2021年全國勘察設計注冊人員的數量,內容如下:

從表格可以明顯看出,結構人數最多!其中一級結構就6.2萬,比公用設備三個專業總數還要多!如果加上二級結構的話,高達9萬……當然考慮到有一些人同時有一級和二級結構證書,所以總人數應該是少于9萬的。難怪結構的價格上不去,實在是人數太多了。只不過因為以往民用設計院眾多,加上結構師的應用范圍相對要廣一些,例如特級施工資質、民用、市政、電力等等設計院都需要結構,所以市場需求還算旺盛。
因為設備和電氣的具體數據看不到,所以沒辦法評論,只能對結構和巖土評價一下:一級結構可追溯的數據是從2011年開始,截止到2021年,并去掉2015年的???,正好10年,這10年,一級結構通過人數約1.9萬人,也就意味著6.2萬-1.9萬=4.3萬人是在1997~2010年獲得的。為了讓大家清晰看到這種變化,我們重新寫下:1997~2010,共計14年,一級結構通過總人數4.3萬,平均每年通過人數3071人!2011~2021,去掉2015年,共計10年,一級結構通過總人數1.9萬,平均每年通過人數1900人。一級結構的路子是先多后少,現在的人數主要得益于2011年后朱總出任組長后的控制,否則按照2010年之前的風格,這個數據會更多。2019年王總接任,也是延續了之前的策略。
2016~2020,共計5年,通過人數約為1.03萬,約占總人數的36%,因為2016和2017年就貢獻了5000人……巖土的路子是先少后多,主要是剛開始的那些年,巖土考生特別少,一年的考生數量大概也就是5000人左右,2014年之后因為強制要求勘察設計單位必須有注冊巖土工程師,所以需求量和價格大漲,吸引了很多人參與,特別是結構考生所占比例還是很大的。
未來的我們該怎么辦?實際上很早開始,勘察設計的考生已經偏年輕化了,現在的考生大多以30左右的為主,大家可以看看身邊的人,看看考場的人是不是這樣??辈煸O計考場上已經很少能看到頭發花白的考生了,早些年還是有的。年輕化帶來的問題是什么?那就是保質期很長很長,也就意味著……此處省略100字。現在的我們應該轉變思想,想著靠考過一本證書來改善生活是可以的!但是想著考過一個證書就躺贏,想躺在證書上吃一輩子的飯,那是不可能的。這里面最大的不確定性就是來自政策,你看現在轉社保的價格其實現在都接近早年不轉社保的了……導致這種情況最主要的原因就是政策!其次是市場需求?,F在經濟大環境不好,行業小環境更不行,裸奔的企業太多了,加上不轉社保對轉社保的影響,就導致了現在的情況……
帶證全職,這樣的好處就是我們可以走得更穩走得更長久,當然這里的全職是指依靠證書的加持,找一個好的平臺,事業單位、央企、國企等等。但是帶證全職也有弊端就是1+1<2,甚至還可能<1,這時候就要自己做取舍了。能做到1+1>2當然最好,做不到的話,我覺得2選1也是可以接受的,只要能謀求一個更好的平臺,更好的崗位,那就是值得的!